二期教授培训班圆满结束,教授们达成四点共识
发布时间:2005-05-30 | | 浏览量:
党委书记、校长李秀生作动员报告
参观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院
经过两天多项议程后,我校第二期教授培训班在5月27日圆满结束。本次培训班是去年第一期教授培训班的延续,在校党委和各院系的高度重视和组织下,共有60多位教授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
在两天的时间里安排了多项培训内容。在26日上午,教授们听取了校党委书记、校长李秀生同志的动员讲话,以及时铭显、沈忠厚两位院士就立身修业做学问以及科技创新等问题所作的讲座;下午参观了清华大学核能技术与新材料设计研究院;27日上午,邀请中国政法大学郭世佑教授作了一场有关学术道德的讲座,下午全体教授分成三组进行了讨论,最后作了总结交流。党委副书记蒋庆哲在听取三个小组的发言后,对本次培训班作了总结。
蒋书记在总结中指出,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活动,听了教授们的讨论发言,可以将本次培训班的体会总结成四点:
一、人才问题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李书记在动员报告中指出,学校要发展,上水平,必须牢牢把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一科学论断,进一步深化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他要求广大教授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学术评价的客观公正;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同时,在时铭显院士的讲话中对我校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殷切希望;沈忠厚院士从石油工业发展需要的角度,希望广大教授解放思想、带好队伍,以高层次、高质量和复合型为人才标准来培养自己的学生。
广大教授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作为学术带头人,需要努力提高自己自身修为,既要自己不断探索新的科研领域,还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为学校的发展和中国石油工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学校也要在政策范围内,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学术梯队。
二、高校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在两位院士的讲话中,都谈到了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国家油气资源建设和石油工业的发展都面临着许多问题,石油领域还存在很多科学技术难题,这些都直接制约着国家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必须进行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国天天色天天的教授们应有紧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攻关的重任,不仅要利用现有技术解决难题,还要不断创新,追求新技术、新理论,为国家今后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通过参观清华大学200号,学习了老一辈核能研究专家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了国家的强盛所取得不朽成就,我们更加感到肩上的责任。因此,广大教授同志们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科学、严谨、团结、创新、责任等五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承担重任,大胆自主创新,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科研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在李书记的报告和两位院士的讲话中,都提到的团队意识。我们在参观清华大学200号时,也学习了核能工作者在艰苦的条件下发挥团队精神取得优异成就的事迹。因此我们科学工作者要学会合作、善于合作,通过团队合作取得科学研究上的突破,为国家多创新培养人才。广大教授作为学校的精英,要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带好一支优秀队伍,培养一批优秀学生。
四、高校教师需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反对一切形式的学术腐败行为。在高校,一个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传道”,“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通过聆听郭世佑教授的报告,我们感到,一个教师的学术行为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名誉,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学术造假只能带来眼前的利益,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都应该引起警觉,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严守道德防线,加强学术规范,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树立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全体教授在讨论时纷纷表示,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以自己的行动为学校的学术道德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