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教育部简报通报宣传我校加强“三风”建设的有关情况

      近日,国家教育部简报第45期,以“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加强‘三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为题,通报宣传我校开展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的有关情况。简报根据我校宣传部整理报送的材料,具体介绍了我校开展“三风”建设的工作机制、具体做法及工作成效。这是教育部简报第一次摘编我校报送的工作信息。

教育部简报是国家教育部办公厅组织编发的,是传达信息的重要形式。上报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办公室;送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民政府;并下发全国教育有关单位。简报全文见附件。

 

附件:教育部简报(第45期,教育部办公厅编,2005年3月22日)

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加强“三风”建设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学校的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以下简称“三风”)状况如何,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教育教学质量。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建设,优化校园人文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

学校专门成立了“三风”建设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其他校领导为成员,下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作风建设三个工作小组,将“三风”建设纳入各院(系)、各部门考核体系。明确“三风”建设分为学习动员,提高认识;对照检查,寻找差距;制定整改措施,完善规章制度;交流经验,宣传先进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制定详尽内容和任务,各院系、部门定期向学校“三风”建设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开展情况,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检查和指导,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学校还积极开展宣传讨论活动,营造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三风”建设的良好局面。组织召开全校教职工动员大会,布置“三风”建设各项工作。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学习教育法律、政策文件,交流讨论学校改革发展大计。组织中层干部培训班,分析研究当前教育战线和学校面临的形势。利用校报、校园网、广播台等校内媒体,加大“三风”建设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策划“‘三风’建设与学校可持续发展论坛”,组织教授、青年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撰写论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的意义、方法等

学校不断创新方式,积极探索学风建设新途径。开展学风状况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自我评价、课余时间安排、学习方式、课堂学习情况等各个方面,共发出问卷2000份,收回1573份,调查范围涵盖了9个院系不同年级的学生。组织学生干部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详细了解学风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分阶段教育,注重一二年级的适应、全面素质教育和三四年级的成才、就业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发挥党团组织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目前学校本科生党员人数占本科生10.25%,95%以上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加强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择业和就业,近几年毕业生50%以上去了生产一线,其中15%的毕业生奔赴祖国大西北。强化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制作倡导诚实守信的横幅和警示牌,开展“诚信立学,诚信立行”的大型签名活动,营造浓厚的从严治学、从严治考氛围。通过校园网、课程渗透等方式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借款情况记入个人档案,积极推动诚信制度建设。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通过对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事迹进行集中宣传,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营造勤奋好学、争先创优的氛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为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学校不断加强教风建设。制定《师德规范》,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领导听课制度》和《教学专家组工作细则》,成立了由离退休老教授、老专家组成的教学组,加强对教学的监督检查。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学生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出台《教育教学成果评选奖励办法》,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求校聘关键岗位上的教师每学年至少独立上2门课(64学时),以端正教师们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积极开展教风建设系列活动。举办教授培训班,主题涉及国家石油发展战略、创新团队、学术规范、廉政教育等方面,通过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座谈交流、参观学习等形式,引导教授不断规范学术研究,提高学术道德修养和师德修养。参加首期教授培训班的教授达60人,覆盖各个院系的各个学科。组织“三育人”演讲比赛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开展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印发《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倡议书》,制定《科研创新团队管理办法》等文件,对获得国家奖、国家自然基金、授权专利、三大收录论文等奖项的教师进行表彰。

学校还积极开展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廉洁型”机关的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组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