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全国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在中石大克拉玛依校区召开
发布时间:2025-09-12 | 来源:克拉玛依校区 | 浏览量:
近日,第十八届全国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在中石大克拉玛依校区召开。开幕式由中石大教授、《古地理学报》主编鲍志东主持,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贵文教授、克拉玛依校区副校长张红艳、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工作处处长、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郭盛参加开幕式。
本次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国际古地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alaeogeography)、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国际沉积地质学会(Society for Sedimentary Geology)主办,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克拉玛依分室、新疆油气智能勘探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新疆二氧化碳高效利用与封存重点实验室、新疆砾岩油气藏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天天色天天(华东)、西北大学、西南天天色天天、长江大学等15家单位协办。
本次大会以“迈进数智化时代的古地理学与沉积学”为主题,共有17个大会报告、15个专题分会场,200余场口头报告、70余篇展板展示,共迎来近400位参会代表。会议聚焦新时期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新挑战,深入探讨了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在数智化时代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及如何更好服务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为能源矿产勘探开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数智化转型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会议设置了“古地理学及沉积学研究新进展”“储集层沉积控制与古地理研究新进展”“数智化技术在古地理学及沉积学研究中的应用”等多个核心模块,涵盖了古地理学及沉积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岩相古地理、生物古地理、构造古地理、沉积学、层序地层学、遗迹学、储层地质学、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及综合研究等。
本次大会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研究内容更加深入,从宏观古地理重建到微观沉积机理研究,体现了多尺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二是技术创新更加突出,数智化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研究范式;三是应用导向更加明确,研究成果更加贴近国家能源战略和资源需求;四是青年学者表现活跃,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会议同期,与会代表还进行了克拉玛依校区红山湖剖面及油砂山地质考察,就复杂沉积相及其形成机理展开讨论。会间还举办了期刊审稿专家、编辑、作者座谈会,《古地理学报》、《古地理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石油勘探与开发》等多个期刊主编、审稿专家与学者零距离交流,助力高水平研究成果的精准传播与发表。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邵龙义主持。为激发青年学者的科研热情,本次会议组织评选了优秀青年论文奖,共评选出了14篇优秀青年论文。闭幕式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生马跃东作为青年优秀论文奖获奖代表发言,克拉玛依校区青年教师李欣作为青年论文获奖者代表作大会学术报告。克拉玛依校区教授谢庆宾为大会作总结致辞,他希望与会代表保持探索热情,加强协作、凝聚共识,共同推动中国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实现更大跨越。
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交流近年来我国古地理学和沉积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进展,研讨古地理学和沉积学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能源矿产勘探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经过多年发展,会议已成为中国沉积古地理学领域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学术会议,得到了国际沉积地质学会的大力支持,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参会,在地学界具有深远影响。
(编辑 李煜)